正常情況下,人體吸入空氣時,會藉由鼻腔黏膜加熱及加濕氣體,確保呼吸道維持足夠的溫度及濕度,使肺部溫度保持在37°C、相對溼度100%及絕對溼度44mgH2O/L。

然而,當患者插入氣管內管並使用呼吸管路時,呼吸機輸出的乾冷氣體便無法藉由病患本身的氣道黏膜加熱加濕,此時需使用濕氣治療,防止氣道纖毛損傷及肺功能下降。

常見的濕氣治療主要可分為兩種:主動式及被動式:
主動式

連接於呼吸管路吸氣端近呼吸機處,藉由加熱加濕器設定目標溫度,將加熱罐中的蒸餾水霧化並傳送到呼吸管路中

  • 熱加濕器 (heated humidifier)
    T主要有兩種型式,一種可設定特定溫度;另一種則設定溫度級距,功能皆相同,方便醫護人員監測患者狀況。多數加熱加濕器可連接溫度感測線,偵測呼吸管路的溫度,並即時調整加熱程度,以確保患者安全。
  • 加熱加濕罐 (humidification chamber)
    加熱加濕罐中加入蒸餾水並放置於加熱加濕器上,提供主動式濕氣治療。除了拋棄式及重複式的差別外,加熱加濕罐還分為手動給水型自動給水型兩種。
  • 手動給水型: 醫護人員需定時檢查並補充加熱加濕罐中水量,缺點是需將呼吸管路暫時分開,可能造成病患血氧飽和濃度短暫不穩定;若罐中水量太少則可能影響病患安全。
  • 自動加水型: 加熱加濕罐連接水袋後便會自動加水至安全範圍,降低醫護人員負擔及交叉感染風險,大幅增加病患安全性。狀況不穩的新生兒和病患更需要此設備。

被動式

濕熱交換器 (HME)又稱作人工鼻,放置於管路的Y型接頭與氣管內管之間,如名稱所示,人工鼻會收集病患呼出氣體的濕氣和溫度,使下一口呼吸透過人工鼻吸入濕熱的氣體。不同於主動式濕氣治療,人工鼻不需電力即可使用,減少臨床成本消耗,適合短暫需要濕氣治療之病患。

若有禁忌症如:痰液大量且黏稠、低體溫、潮氣容積過大或過小等,需謹慎評估再做使用。每個人工鼻需在96小時後拋棄並更換。

除了使用呼吸機的病患外,氧氣治療時的乾燥氣體也可能造成病患口鼻不適,出現鼻腔乾燥、鼻塞、流鼻血、喉嚨痛、聲音沙啞等症狀,此時搭配潮濕瓶即可緩解。

常用於氧氣治療的主動式濕氣治療設備有下列兩種:

  • 氣泡式潮濕瓶 (bubble humidifier)
    最常使用於氧氣鼻管流量超過4公升/分鐘時,減緩病患鼻腔乾燥的不適感。潮濕瓶內的管子底部具有擴散器(diffuser),目的是產生較小的氣泡,增加氣體和水的接觸面積,進而增加相對濕度。多數氣泡式潮濕瓶具有高壓釋放閥,避免裝置壓力過高影響病人安全。
  • 大容積潮濕瓶 (large volume nebulizer)
    大容積潮濕瓶適用於霧氣面罩、氣切面罩等,具有氧氣濃度調整旋鈕,利用空氣引入(air entrainment)原理提供不同氧氣濃度。使用大容積潮濕瓶時,需觀察病患吸氣末時面罩周圍是否仍有霧氣,若無霧氣,即表示流量太小。多數噴霧瓶具可插入加熱棒的開孔,在加熱的狀況下,能產生更高的絕對溼度。

關於作者:Jasmine Chen, 臨床呼吸治療師

Jasmine Chen 是一名臨床呼吸治療師,與產品和營銷團隊合作,協助開發解決方案和分析產品市場趨勢,以提高產品效率,並參與 GaleMed 3.0 行銷卓越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