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對於健康的人而言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,甚至不需要由意識控制,就能自動自發的呼吸。然而,臨床上有許多呼吸衰竭的病人在病情好轉後卻無法順利脫離呼吸器,進而導致呼吸器的長期依賴。一些簡單的呼吸肌肉訓練運動對長期臥床所導致的肌肉無力、通氣量減少、氣道痰液排除不佳有幫助。除此之外,近年來更有研究指出,呼吸肌肉的訓練可以增進代謝速率與呼吸效率,亦可增加耐力、最大攝氧量。由此可知,呼吸肌的訓練不再單單只是困難脫離呼吸器病人的事情,健康的人也能藉由呼吸肌肉的訓練來提升自己的健康、生活品質。

一、 呼吸原理與肌肉

呼吸肌肉主要分為吸氣肌、吐氣肌。由於肺臟本身並沒有任何肌肉,並無法自己調控氣體的進出,需要藉由呼吸肌肉的幫助。橫膈肌為人體主要的吸氣肌肉,吸氣時藉由橫膈肌收縮,位置下移,此時胸腔的體積增加,外界空氣便進入肺臟,進行氣體的交換。吐氣時,橫膈肌放鬆,位置上升,胸腔體積減少,空氣由肺臟排出。

除了吸氣肌肉,人體還存在其他肌肉來幫助吸氣,我們稱之為:吸氣輔助肌,如:肋間肌、胸大肌、斜方肌、胸鎖乳突肌等。一般正常吸氣時並不會用到吸氣輔助肌,只有在用力吸氣時,吸氣輔助肌才會收縮,例如:呼吸衰竭、深呼吸等狀況。吐氣肌包含: 腹直肌、腹外斜肌、內肋間肌等。自然吐氣下並不需使用到吐氣肌,只有在運動、自主換氣、用力咳嗽時吐氣肌便會收縮。

二、 呼吸肌訓練好處

  • 減少換氣次數,學習調控呼吸,減緩疲勞的產生,提高有氧代謝能力。
  • 橫膈肌的訓練,每下降一公分便可增加肺容積,同時提高最大攝氧量。
  • 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與強度,增加瞬間換氣量,提高活動時的心肺功能耐受度。
  • 深而長的呼吸,可促進副交感神經的活化作用,穩定情緒。
  • 幫助呼吸器依賴病人增強呼吸肌肉力量,以便脫離呼吸器。

三、 呼吸肌訓練方式

  • 上肢擴胸運動: 藉由上肢運動增加上臂、胸部肌肉,訓練肱三頭肌、斜方肌等。
  • 腹部加壓: 沙袋放於腹部橫膈肌上,增加呼吸時的阻力,進而達到訓練效果。
  • 呼吸肌訓練器: 利用可調式阻抗,以及正確的呼吸方式,增強呼吸肌的強度。

呼吸肌肉訓練運動,能引導呼吸器長期依賴病人發揮殘存的肺功能,雖然影響呼吸器脫離的因素及為複雜,但是若能在病況穩定時,及早開始呼吸運動,訓練呼吸肌肉,或許對於脫離有所幫助。此外,運動員、音樂家可以藉由呼吸肌肉的訓練使其專業表現更上一層樓。至於現在人常有的慢性疲勞與久坐、少運動、長期壓力緊張…等有關,長期久坐且缺乏運動的上班族在台灣不在少數,藉由呼吸肌肉的訓練不但身體更健康,更能提升生活品質、進而提高工作效率。

關於作者: Adina Su, 市場觀察員

Adina Su 是 GaleMed 的市場觀察員和趨勢監測員,擁有呼吸治療的背景,在整個照護過程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與支持,對產品培訓充滿熱情,並喜歡分享對臨床環境做出貢獻的知識。